
對于房企而言,借助較低成本獲得大量土地開發權,并在后續運營中持續獲得穩定的現金回報,是特色小鎮最大的亮點,而房企轉型特色小鎮越靠近地產轉型越容易成功,傳統的房地產開發遠郊大盤或產業園區,包裝成小鎮就能受到政府和客戶的追捧,實際上,與傳統房地產大盤開發不同的是,特色小鎮或許更注重持續的運營能力。就全國性房企紛紛試水特色小鎮,總結出4種轉型模式,新盛唐集團為你詳細解讀這四種模式的房產開發。
一、科技型服務小鎮
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新興產業的興起,城市工商業集中于核心大城市的必要性在逐步降低,新興產業如科技、金融、航空、生物醫藥等對于城市配套要求較低,可在一二線城市周邊布局,分散中心城區壓力。房企擁有大資本、大規模,為科技產業服務,解決科技產業所面臨的成本高、空間擠、環境差問題,提供產業人口住得起的房子,留住產業人口。
《案例:碧桂園科技小鎮》
項目介紹:碧桂園有在郊區做大盤開發的經驗,能夠很好的運用到產業地產中來,同時科技小鎮一定是“重資產”打造,更多的是做平臺搭建,提供產業配套服務,同時是與擁有科技產業資源或運營機構合作,更好更快地讓科技人才集聚、企業入駐,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關聯企業入駐,實現小鎮的產城融合發展。
選址:一線城市周邊和強二線城市的30-80Km區域,最好不超過60Km
占地規模:2-5 K㎡
難點:產業資源導入和招商
二、農業小鎮
以農業為基礎,配套有醫療、教育、娛樂等設施進行的地產開發,房企要么有農業技術資源要么與擁有農業技術的科技院所合作開發,通過地產開發獲得的利潤,來進行農業整體規劃改造,讓周邊農民成為現代農業工人。
《案例:綠城農業小鎮》
項目介紹:綠城專注于農業15年之久,于2012年與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共同推動成立藍城農業公司,旗下有8家子公司,分別負責營銷、檢測、種子和研發、生產基地等,從生產到銷售的農業鏈條已初具雛形。綠城農業小鎮在中心1K㎡進行地產開發建設,利用自身農業技術帶動周邊2K㎡農業改造,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農業基地,并將周邊農民轉化為現代農業工人,同時配套完善的醫療、教育、娛樂系統。
選址:距離上海、杭州等城市市中心30-50Km
規模:占地3K㎡(其中農業即相關產業占2K㎡,建筑規劃占1K㎡)
特點:有完備的整體規劃,特別是基礎農業的配套,其次是提供穩定的農地和有產權的住房。
三、文旅小鎮
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依托,結合生態旅游產品、居住、健康產業為一體的地產開發,房企具備文化旅游產業基礎優勢,同時小鎮本身也是城市旅游目的地,通過與政府合作進行PPP模式的地產開發。新盛唐房地產開發為你詳細分析文旅小鎮的開發詳情。
《案例:華僑城文旅小鎮》
項目介紹:華僑城將發揮文化旅游產業的傳統優勢,針對有優質的自然資源或文化旅游資源的城市旅游目的型的小鎮進行有選擇的城鎮化開發,以主題樂園為開發引擎,通過PPP模式進行地產開發。目前華僑城集團分別與成都金牛區政府、大邑縣政府、雙流區政府以及成都文旅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擬投資超千億元打造天回(占地10K㎡)、安仁(占地15K㎡)、黃龍溪(占地16.7K㎡)三大名鎮。
選址:城市旅游目的地型的郊區小鎮
規模:占地10K㎡左右
特點:基于華僑城在文化旅游產業所取得的成績和品牌優勢,同時小鎮自身具備旅游功能。
四、產業新城
以傳統產業園區開發為主體,通過傳統產業聚集帶來產業人口聚集,從而進行土地一級二級聯動開發。房企要具備產業園區開發運營基礎,在城市有產業外溢趨勢的周邊,通過PPP模式進行“地產+園區”的開發,即可獲得地產收益又可獲得園區開發運營收益。
《案例:華夏幸福產業新城》
項目介紹:華夏幸福作為全球產業新城運營商,自2002年以來一直扎根實體經濟領域,以產業新城為載體打造多樣化的發展平臺,構建從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到城市運營三大業務體系。華夏幸福打造以產業新城為主體,抓住一線城市工業外溢趨勢,通過PPP模式在一線城市周邊建立工業園區,同時進行土地一二級聯動開發。
選址:一線城市周邊,同時一線城市有產業外溢趨勢
特點:地方政府有產業轉移需求,同時可提供豐富的土地;大量人口導入。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團 版權所有 蜀ICP備06000706號-1
技術支持:中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