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目前,我國的新型城鎮化進程發展到了哪個階段?接下來該如何推進?
馮奎:中國的城鎮化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邁入既注重發展速度,但更注重發展質量的新階段。中國城鎮化率在2016年達到57.35%,城市群初見雛形,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未來應朝著綠色、低碳、智慧的新型城市發展。
二、“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5%。當前,一些中小城市完全放開落戶門檻,但農民工落戶意愿不強。您認為應該出臺哪些激勵機制和措施,以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
馮奎:中國的城鎮化面臨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兩個城鎮化率,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差值,意味著還有數以億計的人已經在城鎮生活工作,但沒有落戶,這說明我們的城鎮化還沒有到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要從多方面推進。一是區域政策協調要到位。尤其是那些接受了外來流入人口較多的省市,國家對于他們的政策應該到位,區域之間的協調政策也應該到位,這樣就有更多辦法解決外來人口的落戶問題。
二是農民的各項權益保障要到位,包括就業、教育、醫療等,而不僅僅是發一張入門證。另外,在農村應該加大改革力度,使得農民可以更好地從農村退出,這種退出不是被動的,不是被迫的,而是帶著權利退出。
最后,城市的發展要到位。只有城市的發展到位了,才能不斷增加城市的吸引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城鎮落戶。
三、當前,我國縣級市數量持續減少,凸顯出大中小城市發展失衡、城鎮化布局形態不合理等問題。您認為,在城鎮化建設中,應該如何平衡大中小城市的布局?防止大城市病突出,而小城鎮數量減少的問題?
馮奎:首先,我們要樹立城市群的思維?,F在不是簡單講發展大城市還是發展中小城市,而是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動城市發展。
其次,城鎮化發展的政策重心應該下移,這樣才能夠更好促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很多資源在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中,我們的一些政策也在向大城市傾斜,這又加劇了大城市的成長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就受到了限制。所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政策重心應該下移。
另外,中小城市的數量還應有較大增長。目前,對于特大鎮和一些縣,應該放開它們設市的通道。這有利于提高中小城市的數量,優化城鎮體系的結構,促進城市的發展。
最后,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使之更具吸引力。從而集聚更多產業和人口,在城鎮化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四、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鎮的建設在全國如火如荼地展開,您認為這對于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怎樣的意義?
馮奎:特色小鎮不同于傳統的縣區鎮,它非鎮非區,提供了發展的新通道。特色小鎮提供了新的產品,創造了新的供給,并且走出了新的發展模式,是城鎮化的一個亮點,是很長時間發展的一個方向。特別是特色小鎮在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集約、綠色、低碳、智慧、人文的理念,是未來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從這點看,特色小鎮應該長時間去堅持,它對于改善城鎮體系結構,拉動經濟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以及優化提升政府的服務管理,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目前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面臨房地產化的風險,應如何規避這種風險?
馮奎:特色小鎮體現了這么多優點,帶來一種發展方向。在目前的情況下,很多房地產企業轉向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運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看來,房地產企業轉向特色小鎮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不轉型。房地產企業應該從發展的理念、運營的能力、發展的模式等方面做出改進。例如,房地產企業應樹立長期發展的理念,一個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很多年才能夠培育完善,房地產企業應拋棄過去短平快的思路。
此外,在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應追求綜合性收益,包括房產的收益、地產的收益、產業開發的收益、資本投資的收益,也包括特色小鎮發展可能對于其他相關方面提升所帶來的收益。房地產企業不能只追求把房子賣掉,從中賺取收益,而應該通過獲得綜合收益不斷發展。
房地產企業還應該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一個特色小鎮跟一個房地產的項目有很大的不同,特色小鎮不但要追求經濟上的發展,對當地的社會和生態環境也有很大影響。這就超過了以前房地產大盤的概念,而是一個區域的概念、綜合發展的概念,是經濟社會環境整體提升的概念。因此,房地產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應全面承擔發展的社會責任,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
房地產企業在特色小鎮發展過程當中還應該轉變單打獨斗的思路,更多依賴朋友圈,營造生態圈,和規劃的、咨詢的、投資的、設計的、運營的各類機構建立廣泛的伙伴關系。一個特色小鎮所需要的資源和支撐遠遠不是一個房地產大盤開發那樣的資源模式,因此房地產企業應通過廣泛鏈接更多資源推動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如果在這些方面都有所轉型,就可以避免由于房地產企業轉到特色小鎮之后所帶的只見房地產,不見產業,只見當前,沒有未來的問題。
六、您認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未來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馮奎:我認為,中國城鎮化的未來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實現包容性發展,尤其要處理好已經進城農民工的落戶問題,采取措施、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轉移出來的人口在城鎮里更好地安家落戶。
此外,中國的城鎮化發展應該走綠色、智慧的發展之路。我們應該發展綠色產業,利用綠色能源,修建綠色低碳的建筑。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更多、更好地運用新技術,讓這些新技術在城市規劃、管理、運營中發揮作用。
中國的城鎮化和西方不同,既發展迅速,又能很好地把新的信息技術容納到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西方很多國家的城鎮化發展已有多年歷史,現在再去運用信息技術,實際上是脫節的。信息化的過程很好地跟城鎮化融為一體,這是中國的優勢,也是中國城市未來的競爭力之所在。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團 版權所有 蜀ICP備06000706號-1
技術支持:中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