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有關碳市場的新聞在氣候領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5月8日-18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談判中,各國對于《巴黎協定》提到的的碳市場化供給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各方代表深入思考了國際轉讓的減緩成果在實現各國自主貢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何促進環境完整性、透明度以及如何避免雙重核算等棘手的問題。新盛唐集團為你詳細分析碳排放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形成背景。
波恩會議之后,”Innovate4Climate”于5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這次全球對話邀請了市場領導人,共同探索未來的政策工具。Innovate4Climate對歐洲借助市場作用來推動氣候協定的方法給予了極大關注。以歐盟為例,作為設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先驅,它在制定體系過程中豐富的經驗教訓為其他國家建立碳排放交易體系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然而這一會議似乎輕視了歐洲之外的國家在碳排放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們應當更多聚焦于亞太地區正在崛起的碳市場,這有助于我們的討論具有地理位置的多樣性。
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演變過程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和一個不典型的市場經濟體,中國很快在國內建起了碳排放市場。這一市場上有相當于中國總碳排放量40%-50%的碳在進行交易。因而,中國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超過了歐盟,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定價機制”。而從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到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過渡不僅體現了中國碳減排的決心,也為其他試圖統一國內碳市場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很好的榜樣,還鼓勵更多國家參與到碳交易體系中。許多文章指出擴展碳排放的國際市場將有利于世界各國的經濟及環境福利。除了這些福利,全球碳排放市場有助于增加碳排放核算、報道的透明度,同時促進各個氣候行動的信息共享。
與《東京條約》下的中央市場機制相比,發展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及連通國內碳市場更有助于使碳市場實現透明化。
此外,中國的例子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尤其是對于那些沒有成熟的統計、披露、核實碳排放量的體系的國家來說。中國過去常常被指責碳排放數據的曝光力度不夠,而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建立將使得相關數據可獲得性增加,并促進深層次的立法,確保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也可促使污染重的企業向低碳環保產業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建立碳交易體系前,中國并沒有一個國家性或是地區性的碳排放量統計,以及公示的體系。最近,所有的碳排放交易試點都采取了地區性的碳排放規則,并建立計算碳排放的核算準則和公示平臺。對于公開碳排放文件的承諾已寫入“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相關部級條例及發改委頒布的政策處方規定了“誰應該報告”、“報告什么”和“怎么報告”(例如信用管理系統、不配合工作的企業黑名單等)。發改委同時起草了碳排放交易體系規章并將其提交至人大常委會,以待進一步的討論。
碳排放交易體系的連通是一種同業互查以監督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途徑。在加州-魁北克這一已經連通的碳交易市場中,雙方簽署了一個連通協定,協定包括了對信息透明度的要求。然而,加州-魁北克市場體現的是地方性的合作關系。根據巴黎協定,加州和魁北克都不是協定中的成員,而特朗普近期的聲明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的決定使得兩個地區該如何通過進行碳排放交易獲得國際轉讓的減緩成果變成了一個問題。
不過讓人樂觀的是,加拿大一直走在對碳污染定價的前列。2016年12月9日,加拿大提出“清潔發展和氣候變化泛加拿大框架”。在新的框架下,所有加拿大的法令法規指定機構都應在2018年前完成碳定價。而在2018年的G7峰會上,加拿大將有優勢與包括亞太國家等促成盡可能多的合作。
同時,在2015年,韓國公布了東北亞第一個碳排放交易體系。2010年日本則在東京建立了一個地區性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韓國、日本和中國間發展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合作日益增加,而這三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總和占全球的1/4。
新西蘭的碳排放貿易體系建立于2008年,發展至今已相對成熟。今年三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新西蘭,此后兩國開始在碳市場上尋求合作機會。
福瑞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唐聞也指出,各國的發展趨勢顯示亞太地區的碳排放合作可能會越來越多。相關協定應該為未來的全球碳市場的發展提供靈感,而這樣做有助于參與協定的各成員國以透明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國家自主貢獻量。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團 版權所有 蜀ICP備06000706號-1
技術支持:中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