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低碳經濟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新盛唐為你詳細講解低碳經濟下的新農村建設方向,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不同于城市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新農村規劃只有一個階段。在新農村規劃中涵蓋了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村域產業策劃等各方面內容。本研究從村域土地利用規劃、村域產業規劃、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和村民住宅設計4個方面探討低碳經濟視角下新農村規劃的若干問題。
一、土地利用規劃
新農村規劃的原則之一“節水、節能、節地、節材”與低碳的要求是一致的。農村土地利用中存在閑置土地、浪費土地的現象,要杜絕這種現象,規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建設用地宜按人均用地指標進行控制,用地指標的確定應符合農民生活生產方式的需要。定得太低,規劃實施比較困難;定得太高,又會造成浪費土地。應同時考慮本村固定居民和外來就業人口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并考慮鄉村旅游需求,根據農家院接待游客量確定旅游接待用地指標。第二,規劃閑置土地。在規劃中除保證農民居住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以外,要對所有的土地用途進行落實,使閑置土地投入使用或者進行綠化維護。第三,集中建設相對分散的農民住宅。這不僅節約了土地,還可以使農民更多地共享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節約資源。據調查,目前北京郊區的新農村規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遷村并點規劃,對于自然條件存在安全隱患或者過于分散的村莊和居民點進行了搬遷和整合。
二、村域產業規劃
1、產業規劃考慮低碳節能
村域產業規劃是新農村規劃中重要的一個方面。農村的產業大部分與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相關。除了一些旅游接待服務設施占用建設用地之外,多數產業是在非建設用地上規劃的。非建設用地包括水域、耕地、林地、園地、牧草地等。在規劃中,不僅要從用地布局上進行保護,而且對于非建設用地上的人類活動應該進行控制,規模較大的則需要進行生態規劃專題研究。
2、循環經濟的理念
新農村的產業規劃應該引入循環經濟的理念。循環經濟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例如,北京市延慶縣康莊鎮西桑園村,村域產業規劃了2000座蔬菜溫室,蔬菜銷往北京各大超市,而蔬菜采摘之后殘留的大量菜葉、菜根、菜莖進入有機化肥廠、沼氣站。溫室種植蔬菜,有機化肥廠利用廢棄菜葉生產化肥,秸稈氣化站利用秸稈生產燃氣供村民使用。并且這些方法都有利于清潔能源,節能減排。
三、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1、雨水收集系統
在干旱缺水地區,可以規劃設計雨水收集系統,這不僅能夠緩解供水壓力,同時能減輕排澇壓力。雨水收集系統包括建筑屋頂雨水收集,在國內外都有實踐研究。在新農村規劃中注意這方面引導,農民可以采取各種適合本地的手法進行雨水收集利用。福瑞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唐聞為大家詳細講解低碳經濟下的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2、新能源的應用
傳統能源瀕臨枯竭,并且造成環境污染,開發新能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新能源應用包括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資源等。
3、垃圾分類處理系統規劃
垃圾首先應進行分類,如今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垃圾分類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減少占地和減少環境污染以及資源再利用等方面。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通過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可以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據有關資料顯示,回收1500t廢紙可免于砍伐用于生產1200t紙的林木,而回收易拉罐能節省大量鋁礦。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經過堆肥處理后,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腐殖質。既解決垃圾的出路,又可達到再資源化的目的。
新農村規劃中需要設計分類垃圾桶和垃圾堆肥場、垃圾收運系統。注意規劃垃圾堆肥場的規模不宜太大,同時采取綠地隔離與耕地和水域分隔,避免造成耕地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目前北京農村每個村莊都安排了街道環衛工作人員,不僅解決了部分農民就業問題,也保證了農村環境美化。
四、住宅設計
隨著新農村建設各項工程的展開,農民住宅的新建和翻建將成為我國住宅建設的主要部分,因此,關于節能減排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制度政策都需要作為重點進行研究。
1、 在技術上參照綠色建筑標準。
農村住宅建設是建設新農村不可或缺的一項主要內容,創造宜人的居住空間,已成為新農村住宅建設的一大亮點,不僅起點要高、標準要高、質量要高,而且還應該充分體現節約資源和建筑節能的新理念。面對我國建設事業飛速發展的形勢,怎樣在我國鄉鎮新農村建設中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切實發展綠色建筑,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因此,在新農村住宅建設中應大力提倡綠色建筑。新盛唐的低碳環保理念在新農村建設上面獲得政府的高度認可!
住宅建筑盡量設計為綠色建筑。所謂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和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對于建筑節能,建設部于2001年頒布了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2005年頒布了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2006年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明確提出了我國劃分綠色建筑的等級和標準,同時也規定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要求,在新農村規劃中可參考這些標準執行。
2、機制上應在農村建立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
可以考慮運用經濟杠桿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制訂補貼優惠政策和減免稅收等措施激勵農村居民發展綠色建筑。一是對農村居民發展綠色建筑實施補貼政策。這種補貼其實是對綠色建筑產品的生產者進行間接的補貼,降低了綠色建筑產品生產者的成本,同樣也降低了農村居民建設綠色建筑的成本。二是對農村居民發展綠色建筑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此舉實際上是降低了綠色建筑產品生產者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綠色建筑產品消費者(即農村居民)建設綠色建筑的成本。
總之,在新農村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實施有利于低碳節能的措施。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在低碳經濟視角下編制和實施新農村規劃,從而使新農村及時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團 版權所有 蜀ICP備06000706號-1
技術支持:中聯無限